我是译者(第一季)中国诗词英文译读大会受《重庆日报》特别报道

2017年06月13日 15:18 唐丽 点击:[]

不知大家是否依然记得4月20日晚上的那场视听盛宴?那晚,我是译者(第一季)中国诗词英文译读大会上,同学们纷纷化身为朗读者,吟咏诗词,完美诠释中国诗词和英语的碰撞与结合。

此次活动影响力大,并受到了媒体的广泛关注,《重庆日报》特别报道了当晚的活动,并对参赛者——来自我院2014级商务英语专业的黄洁同学,进行了采访。

当传统的古诗遇上英文

——js33333金沙线路检测2014级商务英语专业 黄洁

说起今年以来大火的两档电视节目,不外乎就是《朗读者》和《中国诗词大会》了。最近,我参加的js33333金沙线路检测我院举办的中国诗词译读大赛,则巧妙地将二者相结合:翻译古诗词、朗读译作。

说起翻译,中文和英文本身就有较大的区别:中文讲究柔性,注重意合,对句式语法运用灵活;而英文则以刚性为美,注重形合,严格要求句式的语法结构完整。对我来说,连白话文的翻译都有一定难度,就更不用说古诗词的翻译了。

所以刚开始我的内心是有一点怯弱的,但是“国翻女神”张璐对古诗词的完美翻译让我抑制不住跃跃欲试。

初赛阶段,主办方选出了两首诗,让我进行翻译,评委们则根据流畅程度来打分。这看似简单,但在翻译的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两个问题:第一是受中文诗词影响太深,无形之中也会要求英文的对仗和押韵,但这样的翻译往往很容易变成“词译”,变成“四不像”。

例如我在翻译杨万里的《小池》时,为了形成韵律,我用了“The water of spring flows gently”和“The lotus grows pointedly”,看起来与中文的“泉眼无声惜细流”“小荷才露尖尖角”并无多大区别,但其实在英文里,并没有“grows pointedly”的说法。

我遇到的第二个问题则是中文诗词大多柔美,但翻译成英文后却很难达到这样的效果。为了让翻译更加流畅,我只能不停地琢磨,并最终克服了诸多困难,顺利进入了决赛。

在决赛中,我们需从主办方所提供的诸多诗歌中选择一首进行翻译并朗读。吸取了初赛的经验,决赛时我选择了顾城的《小巷》,并且我也不再生搬硬套地翻译,而是采用意译法:先将《小巷》读了一遍,在脑海里构造出诗歌描写的画面:一个孤独的人,拖着更加孤独的背影,游离在小巷里,周围是密不透风的砖头,压抑且无处释放。构造出画面之后,我再把这样的情景用英文写下来,与中文对照修改。

“There was a path winding to unknow,I hold old keys without a door to unlock.”最终,我朗读的英文版《小巷》成功打动了在场评委,获得本次比赛的第三名。

回想此次比赛,不得不说,无论是作为译者还是朗读者,我都再一次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古诗词之美。传统的古诗与英文相结合,真是别有一番韵味!

来源:重庆日报数字报

上一条:美国宾夕法利亚州立大学陆小飞博士应邀来我院讲学 下一条:我院分团委开展“不忘初心跟党走”网络团日活动

关闭

Baidu
sogou